优秀的孩子背后,都有优秀的父母。 正如庞众望的故事,所有“逆袭”的背后都是父母的托举。 而最好的托举,是把自己活成光亮,成为孩子追逐的未来。 父母的成长,是教育最终极的答案,别无他法。 ——心智教育体系创始人包丰源老师 8月16日晚,《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》在央视新闻播出。 其中,寒门学子庞众望的励志故事,再次引发大家的广泛关注。 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:“背影留给坎坷,笑容交给阳光,名字里写着责任,步履中充满力量,磨砺过的剑,破茧后的蝶,你一直向前,一直向上,不辜负妈妈的目光,不辜

股票实盘配资网站 3岁拾荒,26岁获评“感动中国人物”,他一步步逆袭走向人生顶峰_孩子_众望_父母

股票实盘配资网站 3岁拾荒,26岁获评“感动中国人物”,他一步步逆袭走向人生顶峰_孩子_众望_父母

优秀的孩子背后,都有优秀的父母。

正如庞众望的故事,所有“逆袭”的背后都是父母的托举。

而最好的托举,是把自己活成光亮,成为孩子追逐的未来。

父母的成长,是教育最终极的答案,别无他法。

——心智教育体系创始人包丰源老师

8月16日晚,《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》在央视新闻播出。

其中,寒门学子庞众望的励志故事,再次引发大家的广泛关注。

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:“背影留给坎坷,笑容交给阳光,名字里写着责任,步履中充满力量,磨砺过的剑,破茧后的蝶,你一直向前,一直向上,不辜负妈妈的目光,不辜负时代的期望。”

展开剩余88%

出身寒门的庞众望,是如何一步步逆袭走向丰盛的人生?

答案,就藏在他的家庭里。

01

生活的困苦

盖不住内心的富裕

庞众望1999年出生于河北沧州市吴桥县的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。

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,母亲庞志芹因患有先天性疾病导致双腿截肢。

全家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种地、捡废品所得。庞众望从3岁起就帮家里干活、捡废品。

6岁那年,他又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。母亲庞志芹坐着轮椅,挨家挨户借钱,才凑足了4万元的手术费,让庞众望顺利完成了手术。

看似天崩开局,但是庞众望却硬是把这样的人生撕开一道鲜亮的出口!

上学后,庞众望一边照顾家庭,一边刻苦学习,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

2017年,他以744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录取。3年后,获得清华大学直博资格;

读博期间,他已经拿到三项国家发明专利,被评为2022年度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。

今年4月,《人民日报》转发他的发言“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,就是科研报国”,并配文“青年当如是”。

而如今,年仅26岁,他已获评“感动中国人物”。

提起家人,庞众望满怀感恩和自豪。

他说:“我没有觉得我的家庭哪点拿不出手的,有哪点不值得讨论的。”

“我妈妈那么好,我爷爷奶奶也那么好,我的每一个亲人都那么好,我的家庭有哪里是拿不出去讨论的呢?他们该羡慕我啊。”

子不嫌家贫,儿不嫌母丑,虽然家庭贫穷,但他从来不缺家人的爱。

庞众望的逆袭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,家人给予的“真正的爱”,才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。

02

真正的爱

是高于千言万语的言传身教

庞众望的故事就好像一束照亮黑暗的光,照出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:真正的教育,从不在声嘶力竭的说教中生根,而是在无声的日常里悄然抽芽。

7月27日,燕郊举办的父母沙龙中提出了一个疑问: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,能给孩子的都给到孩子,可最后的结果却不是我们想要的,问题出在哪里?

通过场景再现,现场有的妈妈流下了眼泪:

“原来,我从未真正看见孩子做到的部分,双眼总盯着他做不到的地方。”

正是这份“选择性失明”,让孩子内心逐渐堆积“都是我的错,是我不够好”的自我认知。

父母口中随意的否定,足以抹掉孩子心灵的一切希望。

而庞众望的家人,却以轮椅为笔,以废品为纸,在贫瘠中书写出生命的美好愿景:

大字不识的母亲为他取名“众望所归”,以名字托举志向;

自己无缘读书,却拼尽全力为儿子推开知识大门;

面对困难,却始终以笑容面对风雨。

真正的父母之爱,是7月25日广西玉林“重新认识你和孩子的关系”读书会中提炼的智慧:

懂得尊重孩子的内心,懂得塑造孩子的价值,懂得给予孩子自由和能量。

这恰如庞志芹那辆吱呀作响的轮椅——虽不能疾驰,却稳稳承载着儿子的梦想与未来。

她用自己的言行深深地影响了庞众望。

出身贫穷、父母残疾、先天有病又如何?庞众望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明媚的笑容。

8月3日,河北燕郊举办的“父母的嘴里藏着孩子的命运”父母沙龙,来了一位特别嘉宾:一位70岁的英语教师。

他提到,父亲曾对他说“古人读书,不为良相便为良医”,母亲对他说“只报恩,不报仇”,他对自己的儿子说“你一定会超过我”。

父母的嘴里,藏着孩子的命运。

真正的爱孩子,是以真心祝福承载孩子的未来,是以言传身教赋予孩子坚韧的生命力。

03

双向奔赴

孩子是父母重生的镜像

庞众望的逆袭故事看似传奇,实质上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:教育并非单向塑造,而是两代人的相互救赎。

7月26日,南宁市五象区工作坊第33期读书分享会上,一位母亲分享了自己的醒悟:

当她学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,以共情代替责骂,冰封的亲子关系竟开始悄然回暖。

“看着别人的故事,竟找到了自己问题的方向!”她感叹道。

原来,养育的智慧远胜于形式,真正的钥匙在于心灵的共鸣。

8月7日,佛山心康达举办的《孩子是父母最好的修行》读书会上,书中一个个深刻的案例引人深思,大家领悟到:孩子的一切状况都是父母内在的投射,育儿路上的难题是父母成长的契机。

一位企业家父亲坦言,当自己萌生“躺平”念头时,孩子竟同步出现厌学情绪。

而另一位母亲发现,自己对工作的厌倦与逃避,竟然为女儿抗拒上学埋下了影响。

孩子如同一面明镜,诚实地映照出父母内心的真实世界。

正如《孩子是父母最好的修行》书中揭示的那样:孩子的一切状况都是父母内在的投射。

育儿路上的“波折”,正是父母成长的契机。

正如一位母亲在读书会笔记上写道:“原来,孩子的问题都是我的功课。”

教育始于父母的觉醒与成长。

借由孩子的目光,重拾自己失落的勇气;

透过孩子的成长,完成自己未竟的修行。

让自己活成一道光,让孩子追光而行。

留言区开放丨暖心征集

🔺你觉得你为孩子做出过怎样的榜样?

欢迎来评论区分享您的故事股票实盘配资网站,一起托举孩子未来。

发布于:广东省

上一篇:苏州股票配资平台 校园引擎点燃就业育人星火:掌上大学的产教融合破圈之路    下一篇:没有了    


Powered by 联华证券-正规股票券商官网_股票配资策略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